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3
0

今天要分享的是此系統的商業運作模式!來看看吧 ~!


三、商業運作模式

  1. 系統可行方向

    智慧醫療數位化:
    透過資料庫整合掛號、診斷、病歷、藥品、檢驗與收費等流程,提升醫院的數位化程度。
    提升醫療效率:
    減少紙本作業與人工錯誤,使醫師、護理師、藥師等人能更快速地存取病患資訊。
    跨部門資訊整合:
    行政、醫療、藥物、財務等部門資料皆集中於同一系統中,使資訊流通更為快速與透明。
    擴充性與可移植性:
    此資料庫具備高安全性、可擴充性,未來還可加入AI分析或行動裝置的應用。
    法規與健保對接:
    系統能與健保申報作業連結,幫助醫院符合醫療法規並簡化核銷。
  2. 系統可解決的問題

    病歷分散、難以追蹤 → 集中式電子病歷,讓醫師能夠快速查詢病患的完整就診紀錄。
    用藥錯誤風險高 → 系統比對處方與藥品資料,降低錯誤配藥機率。
    掛號與候診效率低 → 電子掛號與排程,減少病患的等候時間。
    收費與健保申報繁瑣 → 系統自動生程費用明細,並明確標示健保/自費比例。
    醫療資源使用不均 → 即時監控病床、設備與藥品,避免資源的過度浪費或不足。
    資訊安全疑慮 → 權限控管確保不同角色的存取資料範圍,保障病患的個人隱私。
  3. 替統待解決的問題

    跨院整合困難:
    不同醫院的系統資料格式不一致,難以直接交換病歷。
    資料輸入的即時性:
    若醫護人員未能即時更新記錄,系統資訊可能會有延遲或不完整等問題。
    使用者的接受程度:
    部分醫護或行政人員習慣以紙本方式記錄,導入系統需多餘的時間培訓。
    高昂的成本問題:
    資料庫建置與系統維護需高昂費用,中小型醫院可能無法負擔。
    法規與隱私限制:
    病患資料存取須遵守醫療隱私法規,未來若與外部單位串接還須額外的驗證機制。
    AI/大數據應用尚未完全實現:
    目前系統僅涵蓋資料庫的建置與管理部分,尚未支援臨床決策功能。因此未來可考慮結合AI模組,利用歷史病歷、檢驗檢查數據進行診斷建議與疾病風險預測等,更進一步提升臨床決策支援的效益。

    以上是我第三天的分享!謝謝觀看!明天會來進行資料表的規劃!


上一篇
Day02:撰寫情境描述
下一篇
Day04:所使用之資料表
系列文
基於 Oracle 資料庫的醫院電子病歷系統設計與建置6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